发布:2023-12-15 15:53:05 关注:18903次
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(以下简称智慧绿洲)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,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,由浙江省嘉兴市、嘉善县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共建,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性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,由浙江大学负责运营和管理。智慧绿洲坐落于嘉善县祥符荡科创绿谷,总面积约1369亩,项目总投入132亿元。
一、实验室介绍
1.未来食品实验室
以“大食物观”为指导,面向未来食品战略需求,围绕靶向功能食品创制、食品风味质构重组、食品柔性智能制造、食品生物合成制造等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与重大技术攻关。
2.未来健康实验室
以推动“人·自然”和谐共生为愿景,围绕未来中医药、核酸健康、系统免疫等方向,重点发展引领生命大健康领域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,为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绿洲解决方案。
3.未来设计实验室
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,围绕智能设计方向关键技术及系统、人机融合方向关键技术及装备、未来媒体方向关键技术及装备、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技术等方向培育重大设计创新和技术成果。
4.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
对接国家重大战略,超前探索长三角一体化、绿色化和共富化三大未来演化规律,重点模拟未来城市空间、未来产业形态、未来绿色经济和未来共富社会四大形态,开展储备性、前瞻性、针对性的战略研究,打造区域发展政策大脑,建成立足长三角、面向全国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汇聚枢纽、决策支撑平台和成果展示窗口。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包括绿色发展研究中心、共同富裕研究中心。
5.未来城市实验室
6.未来城市(智慧城市)实验室,围绕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和共性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立足于建筑工程领域的前沿创新策源,探索技术与装备的新发展、新突破。以先进结构研究为基础,开展智能建造、智能设计、智能传感与智慧运维等系列化研究。
7.未来城市(未来水务)实验室,以未来城市、未来生活为应用场景,针对水工业智慧化、水生活健康化,开展水务行业智慧诊断技术、智慧调度技术、品质饮水技术相关研究。
8.未来城市(智能绿建)实验室,针对建筑及相关领域“双碳”目标,聚焦新材料、新能源及节能减排产业的重大需求,开展建筑智能高效光热调控、光电转换和储能储热的研究,探索建筑新材料设计和制备的关键技术,实现节能减碳技术的集成及其在智能绿色建筑中的示范应用。
9.未来环境实验室
以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与“双碳”目标为引领,按照“循环、智治、健康”导向,聚焦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多介质多污染协同治理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,率先形成先进环境材料、智慧环保装备两大研究方向。实现全过程、跨介质、全要素、立体化的复杂环境感知与防控。
二、课题组介绍与招聘需求
序号 | 实验室 | 课题组 | 研究方向 | 专业要求 | 招聘数量 |
1 | 未来食品实验室 | 刘东红教授 | 1.食品加工及装备研发 2.食品柔性智能制造 | 食品工程、化学工程、机械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相关专业。 | 15人 |
2 | 陈启和教授 | 1.食品合成生物学 2.生物信息学 3.代谢工程 | 生物工程、食品科学、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3 | 陈士国教授 | 1.健康食品智造 2.靶向精准营养 | 食品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营养与健康、医学、生物学、药学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。 | ||
4 | 张辉教授 | 1.食品质构重组 | 食品科学、化学、材料学、营养学、心理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5 | 未来健康实验室 | 范骁辉教授 | 1.单细胞时空组学方法及应用 2.组分中药及健康产品研发 | 药学、中药学、分析化学、合成生物学、生物信息学、人工智能、应用数学、统计学等相关专业。 | 15人 |
6 | 林爱福教授 | 应用基础研究: 1.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2.肿瘤免疫与肿瘤代谢研究 3.新型蛋白质(微肽)组学研究 转化应用研究: 1.药物递送系统研发 2.基于rna的纳米疫苗研发及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3.新型基因编辑递送系统研发及基因治疗研究 4.基于新型蛋白质(微肽)的肿瘤诊断 | 应用基础研究:分子生物学、生物进化学、免疫学、细胞生物学、蛋白质组学或相关专业。 转化应用研究:高分子化学、有机合成(如糖化学、药物化学)、纳米化学、物理化学或诊断蛋白质组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7 | 鲁林荣教授 | 1.免疫调节机制 2.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3.免疫治疗策略研究 | 生物医学、免疫学、生物信息学或微生物学相关专业。 | ||
8 | 刘祥瑞教授 | 1.针对慢病和传染病(肿瘤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卵巢功能不全、感染等)的药物制剂开发及二类新药申报 2.中药及天然活性成分的深入开发利用 3.膳食补充剂、功能食品、化妆品等健康产品研发 | 药剂学、药理学、肿瘤生物学、天然药物化学、药物分析、食品科学、细胞生物学、分子生物学、高分子化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9 | 未来设计实验室 | 孙守迁教授 | 1.复杂装备创新设计 2.智能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 3.虚拟人及新场景 4.数字化艺术与设计 | 机械、自动化、设计学、计算机、软件工程、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专业。 | 10人 |
10 | 柴春雷教授 | 1.工业设计 2.设计数据引擎与计算 3.智能设计和人机交互 4.服务设计与商业设计 | 设计学、机械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农业工程、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。 | ||
11 | 张克俊教授 | 1.人工智能内容生成 2.智能艺术与设计 3.跨媒体艺术与设计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心理学、设计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12 | 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(绿色发展研究中心) | 董雪兵教授 | 1.区域发展理论与规划 2.要素流动与区域一体化 3.宏观经济与经济发展 4.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5.能源经济学 | 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数学、计算机、能源等工科或理科等相关专业。 | 5人 |
13 | 黄先海教授 | 1.区域一体化 2.要素流动与空间经济学 3.数字经济与产业链 4.政府市场关系与共同富裕 5.国际贸易学 6.世界经济等 | 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数学、计算机等工科或理科等相关专业。 | ||
14 | 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(共同富裕研究中心) | 李实教授 | 1.发展经济学 2.劳动经济学 3.收入分配 4.公共政策 5.贫困 6.劳动力市场 | 公共管理、经济学、农林经济管理、社会学、人口学、统计学等相关专业。 | 5人 |
15 | 张跃华教授 | 1.保险经济学 2.农业保险 3.农村社会保障 | 公共管理、经济学、农林经济管理、社会学、人口学、统计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16 | 刘晓婷教授 | 1.老龄健康 2.社会保障 3.照护服务 4.医疗改革 | 公共管理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人口学、统计学、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。 | ||
17 | 未来城市(智慧城市)实验室 | 罗尧治教授 | 1.先进结构体系、理论和设计 2.结构复杂行为分析与高性能仿真技术 3.智慧城市运维管控与智能感知技术 4.智能建造理论与技术 5.基础设施智慧与韧性 | 土木、交通、信息、计算机、建筑、材料、控制、电子、机械等相关专业。 | 5人 |
18 | 许贤教授 | 1.空间结构的形态设计 2.可变/可动结构 3.空间结构检/监测 4.城镇建筑运维管控 | 土木、交通、信息、计算机、建筑、材料、控制、电子、机械等相关专业。 | ||
19 | 沈雁彬副教授 | 1.大跨空间结构与钢结构的分析与评估 2.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 3.智能结构设计与控制 | 土木、交通、信息、计算机、建筑、材料、控制、电子、机械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0 | 未来城市(未来水务)实验室 | 张土乔教授 | 1.供排水管网安全输配技术 | 市政工程、土木工程、软件工程、自动化或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。 | 5-15人 |
21 | 周永潮教授 | 1.供排水智慧调度理论与技术 2.城市内涝灾害预警与调控 3.城市水环境治理 | 排水、环境工程、水利工程、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2 | 张燕教授 | 1.微污染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2.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 3.新污染物控制与去除技术 4.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技术 | 市政工程、环境工程、环境科学、化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3 | 俞亭超教授 | 1.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.供水系统水力水质模型及优化运行技术 3.城市节水技术等 | 市政工程、土木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自动化、软件工程或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4 | 未来城市(智能绿建)实验室 | 谭刚教授 | 1.能源新材料与技术 2.建筑节能新技术 3.建筑控制技术与系统 4.新型储能系统 5.可穿戴电子设备等 | 材料、能源、自动化、建筑、力学、化工、物理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。 | 5-15人 |
25 | 未来环境实验室 | 陈宝梁教授 | 1.环境界面化学与污染调控原理 2.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| 环境工程与科学、化学、材料、高分子、能源工程、生态学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。 | 5-15人 |
26 | 朱亮教授 | 1.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| 环境工程与科学、微生物学、生态学、材料、能源工程、控制、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7 | 王东升教授 | 1.混凝科学与技术、环境水质学和环境工程 | 环境科学/工程、化学、环境毒理学、材料、生物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8 | 吴伟祥教授 | 1.有机固废定向高值转化与智能装备研发 | 环境工程与科学、机械与自动化、微生物学、发酵工程、化学化工或材料等相关专业。 | ||
29 | 俞萍锋教授 | 1.环境微生物界面过程与调控 | 水处理工程、环境微生物技术、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。 |
三、人才待遇
(一)年薪40万起(含地方政府人才补助)。
(二)享受用餐补贴、节假日福利、生日福利、健康体检等,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嘉善县相应人才政策,可以提供人才公寓租住。
(三)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留在智慧绿洲工作,或推荐至省内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。
(四)提供充裕的学术研究资源,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实验空间,共享智慧绿洲仪器设备。
(五)支持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博士后人才项目。
四、应聘方式
坚持公开、公平、竞争、择优原则,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,请将个人详细简历(包括个人基本信息、学习和工作经历、主要学术成绩、承担科研项目情况、发表文章目录、专利及获奖情况等)整合为单一pdf文档,以“姓名+科研平台+博士后+高校人才网”命名发送至邮箱:hroasis@zju.edu.cn。【快捷投递:点击下方“立即投递/投递简历”,即刻进行职位报名】
联系人:元老师
电话:0573-84576680
【1】凡本网注明"来源:运城人才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于运城人才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运城人才网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【2】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【3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。
其他教职工招聘